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  • 水柿( 牛心柿 )
    水柿( 牛心柿 )

    公館水柿的栽培面積約60公頃,產區分佈於開礦、福德、福基等村,遠在日據時代公館的牛心柿即已聲名遠播。  因靠近後龍溪畔,具備豐沛的水氣,所產的柿子又甜又脆;尤其,利用傳統古法製作的柿餅,更是香Q好吃。秋天是柿子的產期,每到產期10月~12月,就可看到紅紅的柿子佔據整個山頭。

  • 柑橘
    柑橘

    公館的柑橘栽種面積約有80公頃,主要種植於大坑山區,每年的十二月以後椪柑已進入產季,黃橙橙的果實掛滿枝頭,在陽光下更顯耀眼。

  • 福菜、梅干菜
    福菜、梅干菜

    公館最有名的農作物,就屬福菜了,每年的秋冬交接之季,就可以在公館郊區的田裡,看到整片綠油油的大芥菜。
     福菜算是客家人中特有的傳統醃漬食品,將成熟的芥菜採收、清洗、醃製、曝曬等繁複的手續後,才會成為我們吃的福菜。而曬乾後的福菜則成為梅干菜,可經常時間保存。
     每年到了冬季芥菜採收的季節,您就可以看到客家婦女利用收割後的稻田,曝曬福菜的情景!!

  • 油礦
    油礦

    公館鄉出磺坑礦場是台灣最早發現石油的地方,開啟了台灣採油史,第一口油井遺址就在後龍溪河床旁,目前設有紀念碑。
     為了完整記錄台灣石油探勘開發的經過與變遷,並妥善保存重要的文獻史料,中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台灣油礦探勘總處,於民國七十年在出磺坑礦場設立油礦開發陳列館。有系統、條理的展示介紹百餘年來台灣的石油開發經過及成果。

  • 蠶絲
    蠶絲

     台灣蠶業始於清朝首任台灣巡撫劉銘傳,自今已有一百二十餘年的歷史。1973年,政府輔導設置蠶業生產專業區,蠶種、蠶繭外銷,表現更為突出,算是台灣蠶業的最盛期。1991年以後,外銷受限及生產成本遞增,遂逐年減少養蠶。
     公館鄉向來是台灣的蠶絲業重鎮,對苗栗經濟貢獻甚大,苗栗農改場因此於公館設立台灣蠶業文化館,收藏並展示台灣蠶業文物、繅絲製衣過程,見證台灣的蠶絲業發展的過程。

  • 陶藝
    陶藝

    公館鄉有天然氣,陶瓷原料取得方便,擁有製作陶器的優勢。公館陶瓷興盛時,擁有18座窯廠之多,早期主要是生產公賣局的酒甕。
     後來朝裝飾陶瓷發展,生產的陶持品大都外銷國外,民國60年到80年間是裝飾陶瓷的黃金期,鄉內陶瓷廠有4、500家之多,民國79 年政府開放勞力密集行業到大陸投資,兩、三年後技術逐漸成熟,成了台灣裝飾陶瓷的強勁對手,公館陶瓷逐漸走下坡。

  • 稻草編織
    稻草編織

    稻草編織是公館的另一特色產業,日據時期日本人教導村民將稻草編成和風印象中具有神聖、避邪寓意的注連繩,其工藝沿襲至今。目前鄉內的「喜妹娜哇稻草紀念館」是全國唯一僅存的稻草編織工廠,館內展覽著各式各樣的繩編,及匠心獨具的創作品。

  • 紅棗
    紅棗

    苗栗的公館鄉是台灣唯一的紅棗專業生產區,種植面積高達五十多公頃,是全台專業栽種面積最大的區域。每年的7、8月是紅棗的採收期,鄉內為了推廣紅棗,都會舉辦一系列的活動:各式紅棗特色食品的推出試吃、紅棗王比賽、舞蹈表演、音樂演出等『紅棗節活動』。近年來也結合了紅棗產區及周邊的休閒旅遊景點,讓遊客深度體驗公館鄉宜居宜遊的農村特色。
    遊客要到公館鄉紅棗園,可以在台6線24公里處的苗栗警分局福基派出所前三叉路右轉,沿途都是果園,也可從台72線後龍汶水東西向快速道路公館鄉石圍墻交流道下,往石墻村方向行駛。

  • 芋頭
    芋頭

    公館芋頭種植面積約三百公頃、年產量七百五十萬台斤,主要的栽植地區為石圍墻、沿山道沿線。因位於後龍溪源頭,引用無污染水源灌溉,所種植的檳榔心芋頭,外觀碩大,香氣、色澤、質地Q黏度,口味絕佳,尤耐長期貯存行銷國內、外供不應求,深獲好評。